手機版
首頁
新聞頭條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微學習
海原新聞
新時代文明實踐
新聞回看
創建自治區文明縣城
新聞薈萃
記錄片
我們的節日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
公示公告
專欄
新聞頭條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微學習
海原新聞
新時代文明實踐
新聞回看
創建自治區文明縣城
新聞薈萃
記錄片
我們的節日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
公示公告
專欄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頭條
>>
查看詳情
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寫在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十周年之際
來源:
海原縣融媒體中心
日期:
2023-03-23 14:51:52
點擊:
分享: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
題: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寫在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十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2023年全國兩會閉幕后不久,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再啟新程。3月20日至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俄羅斯,繼續書寫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10年前,同樣是在春天,習近平主席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訪期間,在俄羅斯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共同應對全球挑戰、共創人類美好未來提供中國方案。
10年來,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影響力、感召力愈發凸顯,為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凝聚廣泛國際共識,注入強大信心、勇氣和力量。
照亮時代的真理之光——“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深刻把握時代潮流大勢,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
此時,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人類前進具備許多積極因素,也面臨諸多困難挑戰。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成為擺在全人類面前的時代之問。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對“人類社會向何處去”這一時代命題的深邃思考,是對建設一個更加美好世界給出的中國方案。
2015年9月28日,紐約聯合國總部。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從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發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態體系五個方面系統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內涵。
2017年1月18日,日內瓦萬國宮。習近平主席在“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既從歷史和哲學高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又從現實角度系統勾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
“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這是新時代中國為世界呈現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10年來,從提出“五位一體”總體路徑到擘畫“五個世界”總體布局;從在國家之間和地區層面構建命運共同體,到在全球領域打造網絡空間、核安全、海洋、衛生健康等命運共同體;從“一帶一路”倡議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內涵不斷豐富發展,思想體系日臻完善。
10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持續深入人心,先后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陸續寫入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重要文件,深遠影響著中國和世界的發展。“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而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著眼全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是對你輸我贏、零和博弈的西方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超越——
“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習近平主席這樣積極倡導,更這樣堅定推動。
2023年1月11日,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南郊,五星紅旗和非盟會旗迎風飄展,中國援非盟非洲疾控中心總部(一期)項目竣工儀式在這里舉行。
這是2023年1月11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拍攝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大樓。當日,由中國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項目舉行竣工儀式。新華社記者 董江輝 攝
習近平主席親自關心、親自推動的這個中非合作旗艦項目,是非洲大陸第一個擁有現代化辦公和實驗條件、設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對于提升非洲疾病預防、監測和疫情應急反應意義重大。
2023年2月22日,在坦桑尼亞桑給巴爾島納茲莫加醫院,中國援桑給巴爾醫療隊成員郭偉(左二)給病人看病。新華社記者 董江輝 攝
自1963年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以來,中國援非醫療隊的足跡遍及廣袤的非洲大地。新冠疫情暴發后,中國與非洲守望相助,團結抗疫,用實際行動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諦。
面對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國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同1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向34個國家派出38支醫療專家組,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2億劑疫苗,堅定不移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2020年5月26日,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在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指導新冠肺炎病房建設時,與當地一線醫務人員合影。新華社發
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目光遠大、以全人類利益為訴求的重要理念,致力于推動社會共融、利益共享、共同發展、共同受益。”巴西共產黨前政治和國際關系書記若澤·雷納爾多·卡瓦略說。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植根于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下觀”與“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天下大同、協和萬邦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人類社會的美好憧憬,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蘊含的文化淵源。”在給馬耳他圣瑪格麗特中學“中國角”師生的復信中,習近平主席這樣闡釋。
世界不會忘記,2022年2月,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中國如期舉辦北京冬奧會,向全世界展現了人類面對困境、戰勝挑戰的決心和信心。當盛大的焰火在“鳥巢”上空綻放出象征團結的奧運五環和“天下一家”中英文字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完美詮釋。
2022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開幕。熱烈的掌聲中,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致力于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責任無比重大,使命無上光榮。”
“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伴隨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將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發揮更大作用。
攜手各方的前行力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
當地時間2023年2月8日下午,經過約8000公里飛行和長時間行車,中國救援隊抵達土耳其地震重災區哈塔伊省,隨即投入緊張的救援工作中。
2023年2月12日,在土耳其哈塔伊省安塔基亞市,中土兩國救援隊隊員轉移一名救出的幸存者。新華社發(穆斯塔法·卡亞攝)
土耳其、敘利亞發生強烈地震后,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向土、敘兩國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派出救援人員21批次、308人次,提供土方急需的救災物資,加快落實對敘利亞的糧食援助項目,以實際行動詮釋命運與共、風雨同舟的理念。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
中國將自身前途命運同世界各國人民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堅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譜寫了一個個休戚與共的嶄新篇章。
201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上,由96個國家300名外國友人組成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陣在群眾游行中首次亮相,引人關注。
“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主席向世界鄭重宣示。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也推動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發表演講,駁斥“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強調和平發展道路對中國有利、對世界有利;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宣布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在印尼巴厘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強調中美應該同各國一道,為世界和平增強希望,為全球穩定增加信心,為共同發展增添動力……
不走傳統大國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崛起的老路,中國走出了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辟道路、創造條件。
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格局;堅持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中國已同181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同1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不斷推進和完善以平等、開放、合作為特征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異也是伙伴。秉持這樣的理念,中國廣交天下朋友。
10年來,習近平主席出訪40多次,足跡遍及世界五大洲;在國內出席和主持一系列重大主場外交活動,接待來訪的國際政要數百位;以電話、信函、視頻等方式廣泛開展“云外交”……精彩紛呈的元首外交實踐繪就了一幅幅團結合作的畫卷,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之路越走越寬廣。
在習近平主席的引領下,中國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并肩前行,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繁榮。
2023年2月7日下午,隨著汽笛聲響起,一列搭載19個冷鏈集裝箱、約280噸新鮮蔬菜的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從云南省中鐵聯集昆明中心站駛出,約55小時后到達泰國曼谷,標志著“中老泰”全程鐵路運輸往返班列成功首發。
2023年2月7日,“中老泰”全程鐵路運輸往返班列首發列車從云南省中鐵聯集昆明中心站駛出。新華社記者 丁怡全 攝
作為中老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中老鐵路跨境貨物運輸已覆蓋老撾、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國、新加坡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品類由開通初期的10多種擴展至1200多種,搭建起了更加高效穩定的冷鏈物流新通道,為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經貿合作注入強勁新動能。
2023年3月7日,工人在柬埔寨磅士卑省的中寶(柬埔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處理芒果。中國和柬埔寨有著穩固的農業合作基礎。自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以來,柬埔寨的農產品正在更加便利地進入中國市場。新華社發(萬坡攝)
經過9年多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將沿線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繁榮世界的重要實踐平臺:
因為“一帶一路”,巴基斯坦有了第一條地鐵線,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運輸不再需要繞道他國,斯里蘭卡居民喝上了24小時供應的自來水,柬埔寨村民告別了沒有電、沒有路、與外界隔絕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通過這一偉大倡議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
在巴基斯坦拉合爾市,巴基斯坦首條地鐵拉合爾橙線一輛地鐵列車準備進站(2020年10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劉天攝
2016年2月27日,一列專列停在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進口。中國政府優買項目、中鐵隧道集團承擔的中亞最長隧道——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2月27日全隧貫通。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 攝
中國越發展,越能為世界提供更多機遇,越能造福全人類。
廣交會、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一個個國家級展會相繼舉行;統籌推進21個自貿試驗區建設,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生效,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新時代的中國向世界敞開懷抱,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在中國同世界開放相融中共享發展機遇、匯聚發展力量。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超越了單純與中國利益相關的大格局思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署長克拉克感嘆,中國與合作伙伴能夠共享和平與繁榮,這就是命運共同體。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2022年的歲末,出訪沙特阿拉伯前夕,習近平主席在百忙之中復信沙特中文學習者代表,鼓勵沙特青年學好中文,“促進兩國人民相知相親,也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堅持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樣的理念,帶著對“和而不同”的深刻理解,習近平主席身體力行,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促進世界各國的相互理解與信任,夯實共建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
面對種種偏見、對抗、分裂,中國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強調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讓一切文明的精華造福當今、造福人類。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講述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交流對話的歷史記憶,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談及雅典娜對戰爭與和平的思考與中國典故“止戈為武”之間的異曲同工,漫步盧克索神廟回憶中埃文明交流往事……習近平主席對文明交流互鑒的熱忱,對其他文明的尊重與禮敬,讓國際社會印象深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總干事博科娃感慨,中國領導人的遠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使命不謀而合;北約前秘書長、歐盟前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認為,世界各國要促進各種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一個也不能掉隊。
指引未來的人間正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不久,2022年11月14日至19日,習近平主席開啟舉世矚目的東南亞之行。
6天5夜時間里,習近平主席密集出席30多場活動。從印尼巴厘島到泰國曼谷,中國代表團駐地來客絡繹不絕;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到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國聲音、中國方案不僅吸引與會嘉賓,也引發輿論高度關注。
國際媒體普遍認為: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國發出和平、合作的響亮聲音,彰顯理性、自信、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這是2023年2月11日在阿富汗帕爾萬省拍攝的部分水利工程。中國政府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援建了帕爾萬水利灌溉工程,可灌溉當地數萬公頃土地,同時也可供應人畜飲水和生活用水。工程對阿富汗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經濟效益顯著,因而在阿富汗家喻戶曉,人們深情地稱之為“生命之水工程”。新華社發(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世界上的問題錯綜復雜,解決問題的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為處于十字路口的世界指明前進方向。
面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趨勢,中國堅定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支持加強聯合國作用——
2021年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在北京隆重舉行。
“世界各國應該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國際規則只能由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共同制定,不能由個別國家和國家集團來決定。國際規則應該由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共同遵守,沒有也不應該有例外。”
“對聯合國,世界各國都應該秉持尊重的態度,愛護好、守護好這個大家庭,決不能合則利用、不合則棄之,讓聯合國在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這是2022年1月1日拍攝的正在進行集裝箱裝卸作業的文萊摩拉港碼頭。文萊摩拉港由中國和文萊合資企業——摩拉港有限公司運營。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新華社發(杰弗里·黃攝)
習近平主席擲地有聲的話語,傳遞出中國對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的明確支持。秉持這一理念,中國向近30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人員5萬余人次,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和重要出兵國;堅定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抗疫合作中發揮領導作用,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面對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中國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努力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2022年6月24日,走過16年光輝歲月的金磚合作機制,又一次迎來歷史性時刻。在“金磚+”模式下,中方倡議并主辦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除金磚五國外,來自世界各地的13個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應邀與會。
在此5年前,在中方擔任輪值主席國的廈門會晤期間,習近平主席審時度勢,在金磚合作歷史上首次提出“金磚+”的概念:金磚合作的意義已超出五國范疇,承載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期望。
幾年間,“金磚+”模式不斷深化拓展,成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開展南南合作、實現聯合自強的典范。
不僅是金磚機制。過去10年,中國接連主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北京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在多邊機制發展進程中烙下鮮明“中國印記”;發起成立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為全球金融治理搭建新的合作平臺……
面對國際形勢新動向新特征,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倡議,為應對全球性挑戰提出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不斷豐富完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體系,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
“發展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面對疫情帶來的嚴重沖擊,我們要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
2021年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首次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呼吁國際社會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
一年半來,全球發展倡議落地生根、應者云集。100多個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支持全球發展倡議,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為了促進世界安危與共,2022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導走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不到一年時間,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表示贊賞支持。
2023年3月10日,一則國際新聞吸引全球目光——中國、沙特、伊朗三方簽署并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沙伊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系。這是對話的勝利、和平的勝利,是有力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
從中東問題到朝鮮半島核問題,再到烏克蘭危機,面對一系列國際地區熱點問題,中國始終堅持勸和促談,倡導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致力于同國際社會一道構筑安全共同體。
2023年3月15日,全國兩會剛剛閉幕,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高層對話會并發表主旨講話,圍繞“現代化道路:政黨的責任”主題同150多個國家的5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領導人展開探討,鄭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強調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
理念引領行動,方向決定出路。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形勢下,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新征程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
面向未來,中國將一如既往為世界和平安寧做貢獻,一如既往為世界共同發展做貢獻,一如既往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做貢獻,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ㄓ浾邉⑷A、楊依軍、許可、朱超、伍岳)
來源:新華網
上一:
習近平的天下情懷
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相關
暫無信息
媒體合作
友情鏈接
海原縣人民政府
寧夏新聞網
|
新聞頭條
|
關于我們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在線留言
電話:
0955-4015977
郵件:
hytv@163.com
海原縣融媒體中心 地址:寧夏中衛市海原縣黎明路
版權所有 2020-2025 寧ICP備17002452號 | 寧公安備64052202000014號|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3-4-20-0011
亚洲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